一、聯盟簡介
化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于2008年11月,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、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牽頭, 行業中的主要大型企業和有特點的差別化企業,大學和研究單位組成。2010年1月8日,國家科技部發文“國科辦政[2010]3號”,決定在已成立的聯盟中選擇一批符合條件的聯盟開展試點工作,化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為首批36家試點單位之一。聯盟成立之初有成員單位24個,根據聯盟產業鏈建設的需要,成員單位目前增至51個,其中企業37個、科研機構3個、大學8個。目前,聯盟企業的產能占我國滌綸長絲的32%,占化纖總產量的22%。
化纖聯盟的總體目標是面向解決行業節能減排、提質降耗和循環經濟發展面臨的關鍵和共性技術問題,以產、學、研、用等締約各方的有機結合,構建從原料開發、紡紗、織造與染整、面料開發等整個過程完整的技術創新鏈,通過技術創新與集成、產業化運行、行業標準制定與知識產權戰略實施,突破阻礙行業進步的技術瓶頸,開發出以高品質、多功能、低能耗為特征的新一代化纖產業化技術,為促進化纖行業的技術、產品升級服務,提升聯盟企業的國際和國內競爭力。
化纖聯盟將充分利用聯盟成員單位在應用基礎研究、工程化技術開發、產業化運行、市場推廣等專業領域的優勢,通過差別化聚酯熔體直紡技術、聚酯廢水處理技術、大容量聚酯工業絲關鍵技術、瓶片再生聚酯工業絲液相增粘技術等制約化纖行業節能減排、提質降耗、循環經濟發展的關鍵與共性技術開發,形成領先優勢。在聯盟成員企業實現產業化應用的基礎上,進一步面向行業其它企業實施技術輻射,顯著提升我國化纖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,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。
二、 典型做法及經驗
1. 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,開展合作創新工作
化纖聯盟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制定化纖領域的產業技術路線圖,組織聯盟成員按照產業技術創新鏈和技術路線圖開展技術合作,突破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,形成重要的產業技術標準的工作。聯盟項目的選擇要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,結合十二五和十三五的行業發展規劃,發揮聯盟專家委員會的咨詢作用,要嚴格按照聯盟契約的約定由聯盟決策機構對聯盟選題予以確認,經過聯盟決策程序的技術合作技術創新項目都是聯盟的科技項目,聯盟的執行機構按照聯盟項目管理辦法開展合作創新工作。聯盟的技術創新項目選擇一定是業的內在需求,聯盟開展技術創新工作,一定以市場、企業的內在需求為倒導向,以企業的科技投入方向為導向,企業在科研上一定要有投入,要遵循市場經濟的原則,聯盟要做的項目應是一家干不了的、不干又是威脅行業生存的項目。化纖聯盟在“十二五”、“十三五”期間,凝練了19個聯盟自設的創新項目,另外聯盟承還擔了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“高品質原液著色纖維開發及應用” “十二五”科技支撐計劃項目“超仿棉聚酯纖維及其紡織品產業技術開發”
聯盟在項目合作過程中,通過項目引導企業各有側重、分工合作,避免同質化競爭,同時融匯產業鏈上現有的科研成果并加以實施使用,能很快取得成效。
2、以服務聯盟成員為目標搭建中試、工程化基地,促進創新工作
如何能聚集一批或一大批技術人員在一個平臺上共同開展創新工作,通過人才聚集可以產生諸如腦筋激蕩、信息共享、優勢互補最終形成知識益出的效果,當人才聚集到一定規模時,將極大的提高研發效率、縮短研究周期;同時在一個平臺上還可提升實驗條件的使用效率、降低投入、集中資源的目的。化纖聯盟通過研發基地的建設,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。化纖聯盟牽頭單位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投資3億多元建設纖維新材料產業化技術研發基地”服務聯盟企業,成效顯著。自基地正式投入運行以來,已初步顯現出其集纖維新材料關鍵技術開發、中試試驗、技術集成、高技術示范為一體的綜合優勢。累計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重大科技項目30多項,化纖聯盟成員單位及其他企業委托技術開發項目30余項,為聯盟成員單位及其他企業開展中試驗證、聚合、紡絲評價等技術服務120多項,成效顯著。
三、 與產業和合作方式
1. 聯盟成果服務于行業,聯盟開展的聯盟成員間的合作創新工作,取得了多項成果,其中有許多成果轉化到聯盟成員之外,促進了行業的技術進步;
2. 聯盟多次組織了產業技術交流、行業展覽展示、新技術推廣,帶動了行業發展;
3. 接受各級政府和開發區委托的各種項目咨詢、項目論證、項目凝練的工作。
.